人物档案 /Profile/
小明(通用化名),男,2020年6月入学乐一融合荣昌校区。
1
崩溃边缘
那时候,小明刚满12岁。他是妈妈用溜娃绳拉着过来的。家长说日常根本不能带出门,也不敢带出门。
妈妈说,小明经常把家里搞地天翻地覆:墙上涂鸦,床上尿尿,在家就是“土皇帝”,爷爷为他刷牙,奶奶给他洗脸,只要要求没有达到就会发脾气,还会故意把饭桌上装有菜的盘子翻过来倒在桌子上,几个大人拿他都没有办法,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全家都要被他整崩溃了。
2
初入乐一
进入学校,小明出现的问题行为比较多:推凳子、打人、扣手、吐口水、哭、扯老师的头发、撕衣服。行为规范方面:不进教室,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住,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当时的小明出现问题行为持续时间长频率也高,行为强度最严重的时候不断哭闹,打自己。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频率高,认错快,但马上又会再犯),一天会发生多次。
行为前因
小明问题行为发生的可能前因:
1、班级里换了新老师或陌生老师进班,就会出现哭闹,打人,不能适应,不能改变。
2、身体不舒服,不懂得表达。
3、分离焦虑,孩子嘴里不断念叨要回家。
3
“求关注”的孩子
如果让小明自己一个人待着,他就会找个角落自己耍,一副孤单落寞的样子。
后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小明的问题行为多半是为了引起关注,想要用一些不好的行为来“提醒”老师,“来陪我玩”。
了解到小明行为的功能后,在小明还未出现问题行为“求关注”的时候,老师们就主动给关注,看到小明就表达“爱”,表达“我喜欢你”,渐渐的,小明有了安全感,各种问题就减少了许多。
行为功能小知识
1、实物强化
想要表达:我想要……
原因:所提要求被拒绝。
2、注意力强化
想要表达:请关注我!
原因:独处能力较弱,需持续获得注意力。
3、逃避强化
想要表达:“我不想做!”
原因:给出一个指令并坚持让孩子执行该指令。
4、自我刺激
与前三者不同,该行为强化物由自身提供。
常见的自我刺激行为,例如频繁甩手、自言自语、自我抚摸生殖器……4
关注带来改变
目前,小明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知道他什么时间或者在什么样的情景下“不乖”后,我们会提前多关注他。比如,他哭闹不舒服时,老师发现了,就会引导他说出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做深呼吸来调节情绪。
再如外出吃饭,原来的老师换了,他就会发脾气、摔碗筷。我们就提前告诉他这组老师换人了,让他慢慢从心理上接受,再去吃就不会出现问题行为。
平时在学校,全校老师一起努力关注他,每次当他出现不恰当行为的时候都不骄不躁,只是反复引导他做出恰当的行为。因为他喜欢吃零食,我们就用零食作为强化物,来强化他恰当的行为,也让他知道,只有做对了,才可以得到零食。
5
努力支持成长
经过一段时间行为干预之后,我们开始升级强化物,比如说,他想给妈妈打视频,我们就抓住他有这样的欲望对他提出要求,只要表现好了,做到怎样的标准后,就可以给妈妈视频。当然,我们也要做到赏罚分明,只要出现了不恰当的行为就取消视频的机会。
我们还发现,写字可以让小明的情绪舒缓下来。所以,给他准备了专门的纸和笔用来写字。
因为有特别的关注和支持,现在的小明,撕衣服、吐口水、打人、扯头发、摔碗、扔筷子等等不恰当的行为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会帮忙做事情,爱笑、积极能干的小伙子。
6
改变不停 成长不止
现在小明每次回家以后再返校,还是会“捣乱”一段时间,老师们也在积极帮助小明适应环境的转变。期待小明在家和在校都一样,成为更好的那个自己。
后记
在乐一融合,小明从一个翻天覆地的“熊孩子”变成了一个积极能干的帅小伙,真的特别开心能看到他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