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
孤独症原因未明,治疗也仍在探索阶段,目前综合康复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主要矫治手段是特殊教育和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心理因素在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
一般来说,8岁前是孤独症的干预期,其中3岁前是孤独症儿童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年龄越小,大脑发育的可塑性越大。所以早发现、早干预是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重要的方法。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帮助其回归社会。
(一)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指通过对孤独症心理理论的研究进行分析,结合孤独症心理特点,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行为和社会功能进行康复矫治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认知干预、情绪干预和行为干预。心理干预贯穿孤独症康复训练的整个过程。
1、孤独症儿童心理干预原则
要求父母全程参与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过程,应制定个体化、结构化和系统化的康复训练方案,持续、有组织、有计划地围绕儿童所能做的事开展干预,同时还要注意患儿的身体健康,预防其他疾病。
(1)阶段性重点干预原则
孤独症儿童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心理干预要把握患儿发展的关键阶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2)身心结合干预原则
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是孤独症儿童的生长特点之一,在心理干预的同时要发展患儿的身体素质,在干预训练过程中既要注意发展运动能力,又要注重提高心理素质,使身心两方面协调一致。
(3)实用性原则
根据患儿的年龄、心理特点,通过实物、图片、情景等进行心理训练,掌握实用性生活和学习技能,形象生动,切忌抽象说教。
(4)个体化原则
孤独症儿童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任何心理干预手段和方法都要考虑到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根据个体的不同特质进行科学设计,寓干预于生活之中,按照患儿的实际能力,设计个别教案,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训练。
(5)多通道协同原则
感知觉异常是孤独症儿童认知缺陷重要原因,认知过度或不足导致其情绪和行为异常,在心理干预中要尽量应用各种感觉器官多通道地给予孤独症儿童刺激,协助其分辨不同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以提高其感知水平。